军工产业供应链大数据创新服务平台

咨询建议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成都高新区

来源:中工云网   2018-01-10 16:46   浏览:4422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之一,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出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

  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成都高新区紧紧围绕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加快建设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全力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一区四园 多极支撑

  成都高新区现有托管区域面积613平方公里。紧扣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战略,成都高新区肩负“东进、中优”战略任务,打造四大产城片区,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高新南区——面积87平方公里,承担金融中心、双创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专业会展中心等功能,重点发展金融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与展示中心,正加速成为形态现代、环境宜人、充满时代气息的国际化大都市集中展示窗口。

  天府新区高新片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南中轴天府大道两侧,北起绕城高速,南与华阳接壤,包括大源、中和两大组团,规划人口74万人。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规划面积29.86平方公里,以成都金融城、天府软件园、新川创新科技园、菁蓉国际广场等为重要区域,依托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科技金融等产业和政策集聚优势,着力打造面向世界的自贸区开放高地。

  天府软件园,是中国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已建成投运载体面积150余万平方米,聚集企业600余家,员工总数逾6万人,世界500强34家,是国内外知名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华战略布局的重要选择地和全国知名的创新地标。

  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面积10.34平方公里,由四川省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正在建设成为产业、人文、生态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

  菁蓉国际广场,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已引进28家国内外知名新型孵化器,入驻科技创业企业和项目770余家,是全国首个以国际创新创业为特色的众创空间集聚区。

  中国-欧洲中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对欧综合服务平台、欧洽会永久会址,将打造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旗舰、中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新窗口、成都对欧全面合作新平台。

  高新西区——面积43平方公里,定位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校地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突出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示范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基地。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2016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73亿元,同比增长27%,在全国综合保税区中位居第三。

  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建设校地合作示范区,打造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高地,将在电子科技大学周边形成千亿规模产业带。

  高新东区——面积 483平方公里,作为成都“东进”主阵地,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枢纽、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规划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临空型现代服务业、临空型智能制造业、创新型新经济产业,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将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新门户、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新极核、全球新枢纽经济领航者。

  2015年1月,成都新机场建设获国家批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于2016年5月开建,成都因此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新机场终期将建成6条跑道和南航站区,年旅客吞吐量达9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国际枢纽门户。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智慧健康等产业,着力构建医药研发生产一站式、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产品供应链重要节点区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产业生态圈,努力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创新创业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化的生命健康小镇。

  三大产业 集群发展

  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坚持走“高端高效、集约集群、创新驱动、联动融合、绿色循环”的产业发展道路,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经济为重点,着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多元支撑、共生协作、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截至2017年8月底,成都高新区共聚集市场主体14万余家。其中,企业10万余家,上市企业3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1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85家,在孵科技型企业1.5万余家,世界500强企业115家。

  2016年,成都高新区实现GDP 1436.5亿元,增长8.5%,占四川省的4.4%,占成都市的11.8%。

  电子信息产业

  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3250亿元,占成都市65.2%、占全国的1.9%。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与智能终端3大重点领域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聚集英特尔、格罗方德、戴尔、联想、德州仪器、富士康、华为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

  引进总投资逾100亿美元的格罗方德半导体制造项目、总投资16.9亿美元德州仪器封装测试项目、总投资16亿美元的英特尔“骏马”项目,形成涵盖“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服务”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以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为引领,大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成为全球最大的FDX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引进总投资1300亿元的京东方系列项目,建成国内首条第6代OLED生产线。以京东方OLED项目为龙头大力打造“光电显示产业生态圈”,将成为全球最大的AM-OLED生产基地。

  以富士康、戴尔等项目为龙头打造“智能终端产业生态圈”,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之一。

  聚集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业企业1200余家,从业人员逾10万人。全球软件10强中有6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中有22家入驻成都高新区。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12个国家级基地授牌,是成都市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核心聚集区。

  推进“一校一带”行动计划,以电子科技大学产业生态片区、华为京东方创新经济片区、设计研发总部经济片区串联而成智慧经济走廊,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校地军民协同创新创业带。

  生物产业

  2016年,生物产业聚集企业1336家,实现产值230亿元。引进诺贝尔奖团队5个,从业人员近3万人。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和智慧健康4个主导产业,建设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拥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等3个国家级基地,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物、医药外包服务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出倍特、地奥、蓉生等一批本土高科技企业。中药“地奥心血康胶囊”成功在荷兰以治疗性药品身份上市,成为非欧盟国家第一个在欧盟国家获准注册的植物药。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拥有国家生物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聚集美敦力、奥泰医疗、迈克生物、西南医用、南格尔等200余家企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

  已建成天府生命科技园和天河孵化园2个生物专业园区,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近300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和机构入驻。

  新经济产业

  2016年,新经济实现产出1400亿元,力争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集聚区。以数字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拓展发展新领域,抢占经济新高地。重点发展精准医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大数据、游戏动漫、高效节能、先进环保、金融科技等细分行业。

  大力发展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突出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重点产业。

  大力发展以新模式为支撑的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突出发展平台服务、创新资源共享、生活服务共享等重点产业。

  大力发展以新业态为特征的跨界经济、融合经济,突出发展金融科技、精准医疗等重点产业。

  大力发展以新价值为导向的IP经济、结算经济,突出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重点产业。

  政策引领 创新驱动

  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效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人才、产业、科技、金融、创新创业等政策优势,全面加强创新供给能力建设,建设涵盖载体、平台、资金、技术、人才、知识产权、市场拓展、国际化等方面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分别设立5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创新、校地军民协同创新、领军人才引领创新,全面加强创新供给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新动能。

  出台《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设500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四大特色优势领域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展。

  出台《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类企业给予支持,并设立100亿元的生物产业专项基金。

  出台《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明确新经济企业创办,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价值、新型组织,新经济企业开展国际成果转移转化,新经济企业拓展市场等将获得支持。

  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出台“人才十条”,设立18个海外人才离岸基地,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面向全球招揽人才,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于入选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创业资助,对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

  截至2017年6月底,已聚集各类人才40.3万名,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5名,聚集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105名、四川省千人计划281名。加快聚集国际“高精尖”人才,着力打造国际创客天堂,招引全球顶端人才中国“西南飞”。

  出台《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鼓励创办创新创业企业、创建创新创业载体、提供专业化服务、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大力支持校地军民协同创新创业、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创业、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创新创业、街道社区基层创新创业,助推产业生态圈建设。

  出台《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设立3亿元协同创新基金,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将给予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最高2亿元支持,促进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企业研发、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打造连接海内外的“连锁型”高新技术服务超市,聚集政府、高校院所、市场机构等高新技术服务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人才服务、科技金融、政策咨询、创新创业孵化等服务功能,打造标准化、网络化、品牌化的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自选式、便利式的专业服务。

  制定《专业特色楼宇培育机制和专项优惠政策》等系列楼宇经济政策和规划,在房租补贴、购房补贴、装修补贴、产权分割、专业服务等方面对入驻企业可给予重点支持。

  出台《关于推动“中国—欧洲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对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企业、人才入驻,将给予房租减免、运营补贴、一次性装修补贴、项目启动资金、配套服务等多项扶持。

  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截至2017年8月底,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载体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80家,总体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聚集创新创业企业总数1.54万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6.1件。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梯形融资”服务体系,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获全国推广,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内领先的科技金融应用示范基地。以平台化、市场化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截至2017年6月,累计为49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逾400亿元;为400余家企业提供股权融资72亿元;为1.6万余家企业提供科技金融增值服务;助推80余家企业改制上市。

  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打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务环境,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建设法治高新,提升服务效能。

  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加强公共服务统筹规划,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打造国际办公区和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service@cimim.cn
◉25180609oild.jpg(73.04 KB)
-->